在平潭,只要有村落就有石頭厝(石頭房子)。千百年來,島上居民住在石頭厝里,“清晨看日出,傍晚聽濤聲;可見農家耕作,可聽燕雀呢喃。”放眼望去,這些依山而建,傍海而居的石頭厝從地基到墻面,從門框到梁柱,再到圍墻和豬圈等,基本都是用花崗巖石料壘砌而成。甚至連村道巷子、取水的水井、村莊靠海的碼頭……也一律都是巖石壘就的。
同樣美麗的海邊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這些石頭厝的斑駁色彩。其中,島上流水至東庠一帶的石頭厝多用火成巖建成,這種石頭石質堅硬,顏色青墨中略帶黑色,經過長時間的風吹雨淋,它們的顏色由青墨色慢慢變成了黑色,遠遠望去,恍如一幅幅水墨畫。而位于平潭島最北端白勝村一帶的石頭厝,則一反這種淡雅水墨畫風格,形成一種更熱烈、更具視覺沖擊力的油畫風格:鱗次櫛比的石頭房子渾身上下或紅、或黃、或白、或灰,冷暖色調相接,畫面明亮流暢,極富美感。
忙碌的漁民
如果走近細看,可以發現平潭島的石頭房子主要有3種類型:四扇厝、竹篙厝,以及一種專門用來作為官邸府第的石頭厝。其中,“四扇厝”是平潭石頭厝的主要類型,它類似于莆田的“四目廳”,通常是不出檐(屋檐不露頭)的或只出半檐。
據當地人介紹:四扇厝樣式以“單進四房”為主,左右四間房屋分布兩側;中為廳堂,也分前廳與后廳,后廳一般用作廚房、雜物間、倉庫,或用于放置漁、農生產用具。
夜幕中的小島
那么,平潭島上的石頭厝究竟是什么時候興起的呢?《平潭縣志》記載,漢代以前,平潭的民居多是簡易的石漁竂,屋頂為“人”字形,板瓦蓋頂,壓瓦石,屋檐用瓦筒,以利于排水——這便是現在“石頭厝”的前身。到了唐宋時期,石頭厝發展為多間組合的平房排屋,每間寬2米多,深3米多,墻體留小孔,以利采光通風。從清代中葉開始,平潭島上結構完備的四扇厝終于出現……
《福建平潭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彩色城堡》相關參考資料: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平潭島、獨一無二、獨一無二英雄、世上獨一無二的你、皇后 獨一無二、超級游戲獨一無二、獨一無二鬼王、英雄聯盟之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