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全會提出的“十四五”期間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以及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推動新時代文化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呼應文化高質量發展需求,建構中國文化產業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第二屆“新時代文化創新論壇”于11月28日以網絡視頻會議形式成功召開。
第一屆“新時代文化創新論壇”于2019年在山東大學召開。本屆論壇由《福建論壇》雜志社、《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三家綜合性核心期刊共同主辦,由福建省社科基地廈門理工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承辦。福建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劉小新研究員、《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主編魏建教授、《福建論壇》雜志社總編輯吳德進研究員分別在會議上致辭。他們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著眼戰略全局,謀劃部署“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明確提出近5年文化發展目標和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這為我們在新發展階段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了“時間表”和“路線圖”。
在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新發展階段,文化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四個重要”的論述,是我們學習五中全會精神的理論指南,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行動指引。來自中央黨校、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西南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深圳大學等幾十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約200余人,圍繞學習貫徹五中全會關于新時代新階段文化創新發展問題,從“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文化業態與文化生態創新”“文化遺產與文博研究”“城鄉協同發展創新”4個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討和廣泛的交流。《福建論壇》雜志社執行總編輯管寧研究員全程主持了會議,《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常務副主編董世峰教授作了會議總結。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開啟了新征程,如何適應新時代文化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要求,如何因應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訴求,如何呼應人工智能、5G時代文化科技融合新態勢,給文化領域研究者提出了許多新課題。與會專家學者聚焦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公共文化服務產品與文化產業數字化、文化產業體系建構、新基建賦能文化產業、城鄉文化治理、文化新業態等重大理論與熱點問題,進行了熱烈的研討交流。會上共有22位學者作了主題發言,其中有李康化、范玉剛、潘愛玲、張振鵬、秦宗財、劉文、趙謙等知名學者到會發言;著名學者李鳳亮、李向民等提交了參會論文;許多青年新銳學者也發表了富有創見的觀點。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這是一次具有較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的“文化產業與文化研究”欄目、《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的“文化與經濟”欄目、《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的“創意經濟與文化產業“欄目,長期關注文化領域理論與實踐研究,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及時反映國家文化戰略和學界最新成果,成為這一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平臺,也為中國文化產業“三大體系”建設作出了應有貢獻。《福建論壇》“文化產業與文化研究”欄目先后被評為福建省名欄目、華東地區名欄目。本屆論壇從9月開始征稿,得到全國各高校與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積極應征,至11月中旬,共收到160余篇論文,總體水平較上一屆有明顯提升。
《福建論壇》雜志社作為主辦方,全程參與了本屆論壇議題設計、來稿篩選和會議組織等相關工作。《福建論壇》雜志社執行總編輯管寧、副總編輯林秀琴擔任分主題學術討論的主持工作。另兩家主辦方《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部、《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編輯部,承辦方福建省社科基地廈門理工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都為本屆論壇的召開作了大量的組織工作,下一屆論壇將在深圳大學召開。
本論壇3家主辦方表示,將繼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提供高質量學術平臺,為建成文化強國作出新的貢獻。